網頁

2013年8月15日 星期四

[Paradox] 為什麼貧窮? 出路

非常推薦觀看的記錄片《出路》 (片長約一小時,中文發音,英文字幕)

「為什麼貧窮?」是由總部位於丹麥的國際非營利組織 STEPS INTERNATIONAL 推動的非商業計畫。Steps曾在2007年推動過「為什麼要民主?」(Why Democracy?)。而「為什麼貧窮?」即以此為基礎,希望用影片刺激大眾討論貧窮問題;計畫共同發起人還有英國廣播公司 (BBC)和丹麥廣播公司(DR),這兩家電視台也是計畫的主要合作伙伴和推動者。

紀錄片《出路》,導演陳維軍以中國武漢為背景,透過三個人的故事-弘博軟件教育的講師王振祥、高中畢業生王盼,以及大學畢業,求職屢屢碰壁的萬超-探討中國教育的真實面。紀錄中國經濟發展,加上唯才是用的觀念下,讓人以為唸書就能擺脫貧窮,但目前存在的教育制度下卻只有少數人能找到工作,培育出的是一批失業絕望的新世代。而「教育產業化」背後,也產生弘博軟件教育的講師王振祥所說的「中國三大暴利行業之首就是招生」的扭曲現象。





《為什麼貧窮? 出路  Education Education - Why Poverty? 

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?
在中國,教育被視為脫離貧窮的出路。許多父母以為孩子拿到文憑,就有機會過比他們更好、更寬裕的生活。1997 年,中國政府推行大學民營化,教育成為商品,變成牟利事業。懂得利用人們的夢想,就有利可圖...

中國學生在高考(大學入學考)拿到的成績,通常決定了他們的前途。考得好可以就讀政府補助的大學。考不好就得讀其他學校,比較貴,而且通常水準差強人意。 由於高等教育成了暴利事業,有些不擇手段的學校運用行銷技巧,吃定鄉下貧苦的老實家庭。

通常這些家庭無力負擔學費,有的家庭得變賣牲口,甚至是家園,才能支付孩子的教育開銷。

但每年中國有超過兩百萬名畢業生找不到工作。對於就學時就欠債的學生和家庭而言,教育已經不是脫貧的出路,反而是造成貧窮的原因。

◎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,2008 年有 2907 萬名學生就讀大專院校。
大學學費每年要人民幣 10,000 - 12,000 元 (約新台幣 46,000 - 56,000 元)。
為了負擔四年大學費用,生活在貧窮線的中國家庭要存超過 60 年的國民平均所得。

南非前總統曼德拉說過:「教育是改變世界最強大的武器」,《出路》導演陳維軍表示, 「但是 1995 年之後,教育產業化剝奪了這種機會,凍結了社會階級流動力,讓大多數中國人民無從改變自己的人生。要是社會凍結了,人民會失去希望,社會也會失去希望。」


紀錄片介紹出處
http://whypoverty.pts.org.tw/zh_TW/article/132
新聞稿 http://web.pts.org.tw/php/newsletter/view.php?NAENO=1&NEENO=2669
公視官網  http://whypoverty.pts.org.tw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