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3年8月8日 星期四

[Data Journalism] 無用的資訊圖表

英國衛報日前針對資料視覺化 Data visualization 選出16張資訊圖表 (infographic),並指出了這些由各單位所發表的報告、報導所精心繪製的精美資訊圖表所犯的錯誤。

文章 16 useless infographics
作者  Mona Chalabi
連結  http://www.theguardian.com/news/datablog/gallery/2013/aug/01/16-useless-infographics

以下僅節錄6張圖表簡單說明 (非翻譯原作者的 微酸 評論 XD )


圖表 3/16,苦主 NSW

說明:這張圖表的呈現方式是媒體很常用的誤導手法也是很常見的錯誤,會造成讀者對於比率或倍數有錯誤的第一印象和理解。  
[錯誤1] 以4個人形符號代表了43147人,以4x8=32個人形符號代表 46573人,人數增加約3000人(約8%)但圖表呈現卻是以8倍(800%)表示! 
[錯誤2] 圖表縱軸、橫軸的尺度不一,以虛線連結呈現的陡升的趨勢也是沒有參考價值的。



圖表 4/16,苦主  Motor Trend
說明:這張資訊豐富、配色鮮艷的雷達圖卻無法讓讀者在第一時間知道關鍵問題在哪!



圖表 5/16,苦主  World Bank
說明:這張世界銀行的圖表數據所強調 76% 的所占區域卻小於 3/4=75%




圖表 6/16,苦主  Popsci
說明:衛報評論這張圖表像一張美麗的包裝紙,樹型(方格)式的圖表,每一個葉(方格)都有其代表的資訊,近來常見媒體使用在呈現政府預算資訊。



圖表 10/16,苦主  衛報自己  XD
說明:衛報以大量的資料想要呈現貧窮和學術成功間的比較,但卻沒有真正地回答最糟的學校是否位於最貧窮的地區,圖表的呈現並無法指出兩者的相關性。




圖表 13/16,苦主  Qmee
說明:當一張資訊圖表引起讀者更多的困惑時,會是一張好的圖表嗎?網路上的一分鐘是指哪個國家?這一分鐘是平均值嗎?是中午的一分鐘或是午夜的一分鐘?是冬天還是夏天的一分鐘?這個調查的數據是如何得到的?